在台中舊城,打造一座代官山:專訪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蘇睿弼

  1. A1432542895

曾經沈寂一時的台中中區,近年來出現許多變化。其中最為人熟知者,莫過於媒體大肆報導的宮原眼科,及其二店第四信用合作社。許多觀光客慕名而來,吃完冰、打完卡後就長揚而去,卻不知道過去這塊號稱台中最精華的地域,沈潛二十餘年後,正從骨子裡蔓延蛻變的基因,等待時機再放光彩。

這股新生運動的源頭,是中區再生基地(DRF Goodot Village)的發起人蘇睿弼。在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任教的他,於2012年接下台中市政府針對中區再造的委託案,因為不甘於僅停留在政策建議的層面,他租下第一銀行在台中市的首間據點,修建成為中區再生基地的進駐場所,準備以實際行動釀復興的風潮。

以實踐緊密的鄰里關係為目標
正如同許多街區再造的案例一樣,最初必須從大規模的田野調查開始。蘇睿弼於走訪巷弄的過程中,發現這裡最大的特色是街區範圍不僅完整,而且密度相當高,絕大部分都採住商混合的形式,加上1980年代時期的繁榮發展,讓生活機能趨於完備。他因而提出核心的再造概念——建立起「步行天堂」的生活圈。

「以前整個城市不大,大家都在這裡居住和工作,走在路上都可以碰到熟人,這種狀態我覺得應該要被延續下去。就像日本的吉祥寺,為什麼很多創作者喜歡那裡?因為環境很親切,有公園、商店街、火車站附近又有百貨公司,而且完全是步行可及的距離,密度相當緊湊。這樣的生活特質,中區過去曾經有,而我們認為它應該要再次被展現出來。」

過去於日本東京大學深造建築專業時,蘇睿弼就深受楨文彥學派的影響,因而思考起中區再生的議題,他便援引其最著名的代官山集合住宅案為例,希望打造低層高密度的住商混合空間,並讓有機的鄰里關係孕育出豐厚的生活滋味。

點狀式地凸顯中城議題
但願景還需足夠的資源輔助才有辦法實現。中區再生基地每年的預算僅有300萬,和台北URS都市再生基地、老房子文化運動等計畫受到市政府大力挹注不同,因而只能從小型的活動開始發起。最初是走讀工作坊,由專家帶領民眾探訪景點,細數舊城歷史,然後推行自力營造,找出城中的閒置空地,邀請學生、民眾一起修建並再利用,如「你農我農」的活動便是集眾人之力,將空地變為綠油油的市民菜園。為延伸對步履可及的生活圈之想像,更策辦「台中自轉計劃」,強調城市的速度不應被汽機車決定,而是回歸人力所能及的範圍,以單車小旅行、達人教你裝一台好單車的方式,讓人們重新愛上這個最樸實的移動工具。此外,亦看重經營社群媒體。獨家發行的《大墩報》,透過地毯式的搜索,標出方圓一里內的舊城密藏好店,並從「青年創業」、「薪傳職人」、「巷弄美食」等不同角度剖析在地魅力。細心籌備各種管道,為的就是讓更多人認識這裡,並且願意走回這塊街區。

吸引青創及優質企業紮根
如花火般綻放的各類活動是觸發改變的第一步。接下來便要吸引有想法、有行動力的人一起擴大效益。在紮實的田野調查基礎上,中區再生基地培養出與在地人的情感,進而間接扮演起媒合的角色。自從宮原眼科首開成功之例,加上中區相對而言房租較為便宜,又因靠近火車站而擁地利之便,其實無形中已吸引許多年輕創業者考慮前來落腳,這時中區再生基地就能發揮功效,幫忙尋找適宜地點,並說服屋主出租。蘇睿弼提到,許多都更地區的居民都很貧困,但中區的老住民其實並不缺錢,所以也沒有出租兌現的迫切性。這樣的好處是牟取暴利的開發商不易進入,只要多花些心思溝通,便能讓有質感的小店順利取得空屋使用權。

青年創業的風潮漸盛後,則要嘗試吸引較具規模的企業前來投資。今年初成功媒合永豐餘集團接手位在台灣大道上的中央書局:這棟成立自1927年的老建物,過去曾為文化協會、台灣民眾黨等藝文及政界菁英的聚所,而在2016年夏天,它將以複合式文創書坊的樣貌重新與世人見面。另外,去年針對自由路巷內一棟廢棄老宅,特別邀請日本知名建築師中村好文來台,以工作坊形式提出改建方案,亦是期盼藉此能引發關注,獲取更多企業的修復贊助。

「在建築的專業中,我們稱之為城市夥伴新關係(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,簡稱PPP)。一座城市不是屬於公部門,也不完全屬於私人,它應該建構在大家具備公共意識,並慢慢提升在地價值的前提上。」蘇睿弼說。用心的投入激起許多漣漪,目前除了中區再生基地外,好伴駐創、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等民間組織相繼躍上台面;前者在經營共同工作空間之餘,亦關懷舊城人文復興,後者則訴求台中車站鐵路高架化後,應建構自台中糖廠至六藝館園區的綠色軸線。切入角度各有不同,但都是站在追求更優質生活環境的前提下,自發性的組織行動。

新生,來自不懈的意志
儘管已奮鬥三年,但中區要達到完美轉身,還需更長時間的整體改革,包括相關政策都需趕上更新的步伐。例如目前法令規定戲院距離馬路需留12米,但中區的舊戲院早年規劃上根本沒有留下空間,因此翻新開張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。更要緊的是,這裡需要更多綠意。諸如人行步道、公園的整體規劃都還有待改善。因為唯有徹底改造環境品質,才有辦法讓人願意長久居住於此,替這裡的繁榮共同打拼。蘇睿弼認為,都市再生是文創的基礎建設,而不是僅興建一座文創園區就能解決一切。想要更有人文溫度的中區生活,就得從小地方做起,逐漸累積能量,才成就更美好的大環境。

台中舊城的復興之路,還要繼續走下去。

MUST KNOW | 中區再生基地五大重點
1. 重視綠化,改善周圍環境。
2. 藉活動吸引各方人士認識中區再生議題。
3. 積極媒合團隊活化老屋,引進創意工作者。
4. 由青創經濟進一步吸引企業投資。
5. 創造長久宜居的街區,實現多功能的住商生活圈。

蘇睿弼
於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建築博士學位,專攻都市設計與分析。目前任職於東海大學,在2013年投入中區再生的計畫。
中區再生基地:www.drf-goodotvillage.org

A1432542918

A1432542945

A1432542988

A1432543023

A1432543066

A1432543088

A1432543137
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wowlavie.com/city_unit.php?article_id=AE1501011&c_id=M01F03

Posted in: